市场有需求,自然就有人愿意养。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总畜牧师蒋建明介绍,鹿苑鸡土生土长,抗病力强,几乎不生病。而且母鸡就巢性较强,是称职的鸡妈妈,每年可孵蛋3—4窝,大约可孵出雏鸡60多只。所以上个世纪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,张家港鹿苑、塘桥、妙桥、西张、锦丰、兆丰、乐余等乡镇,到处可见这种“家乡鸡”,每年的养殖量达100多万羽,产品不但满足本地市场,还销售到广东等地。
那时候,不但当地居民养,就是日本客商也十分看好鹿苑鸡。蒋建明说,大约在1980年的时候,日本著名的大型综合商社——丸红株式会社听说了鹿苑鸡的大名,就萌生了引进这一品种的想法。为此,该公司特意邀请当时的沙洲县领导去日本考察(出国考察在当时还很少),同时还送了2000套“海塞克斯”(白色蛋鸡),所谓2000套,就是2000只母鸡加300只公鸡,诚意不可谓不足。但鉴于鹿苑鸡的优良性能,国家最终没同意让日方引种。
没想到的是,到了90年代,鹿苑鸡的养殖形势急转直下,养殖量开始滑坡。到20世纪末、本世纪初,鹿苑鸡的保有量已经下降到不足1千只,濒临灭绝。
蒋建明分析,出现这一现象,主要原因是鹿苑鸡生长速度较慢,经济效益相对不高。蒋建明介绍,鹿苑鸡一般要长到4个月才能上市,此时公鸡体重在4—5斤,母鸡体重在3.5—4斤。而90年代起大量进入农家的洋鸡、杂交鸡等“大快型”鸡,养上2—3个月就能长到那么大了,长得最快的养上28—39天就能出栏。由于长时间里大快型鸡和鹿苑鸡售价差别不大,农户自然愿意养殖大快型鸡,而逐渐冷落鹿苑鸡了。
也有人觉得,这跟鹿苑鸡种群不轻易外传也有一定关系。否则,说不定这一品种在别的地方能够繁衍生息、鸡丁兴旺呢!
发现这一情况后,位于扬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(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)2002年对鹿苑鸡进行了保种养殖,但数量不多,而且没有走向市场。
2006年,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也在该市四一农场建立了鹿苑鸡保种基地,利用多年来保存的种鸡,通过提纯复壮,对鹿苑鸡进行保种。目前,该公司还成为了首批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。
记者在位于长江边四一农场内的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看到,这里砌着一个个宽敞、高大、通长的“车间”。走进“车间”,厚厚的木屑层上,一大群公鸡母鸡正自由自在地觅食着、嬉戏着。这些鸡嘴巴黄、脚爪黄、羽毛黄、皮肤黄,但颈部、尾部、翅膀上都有疏落的黑毛,呈现出“四黄三黑”的特征。与菜场里见到的肉鸡相比,它们的成年鸡体型高大、结实,羽毛丰满。见陌生人走进“车间”,它们立即扯着嗓子咯咯地叫着,扑腾着,脚爪落地的声音很重,但展转腾挪都十分灵活。
蒋建明指着这些生龙活虎的公鸡母鸡说,它们就是鹿苑鸡了。其中小鸡养了1个月左右,体重不过4两左右;中鸡养了2个月左右,体重1斤出头。现在他们公司一共保有5000套纯种鹿苑鸡(5000只母鸡和750只公鸡),繁殖出来的商品鸡一般卖给饭店,母鸡10元一斤,公鸡8元一斤。 不过,因为养殖户依然求快,而不大喜欢纯种鹿苑鸡,所以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孵了大量的“配套鸡”(含60%—90%的鹿苑鸡血统),提供给农户饲养,纯种鹿苑鸡的养殖因此受到牵制,一年上市量也就在一两万羽。苏州地区常住人口600多安,这些纯种鸡即使全部供应苏州市场,也实在微不足道。蒋建明说,所以不要说苏州城区,就是张家港城区,想在市场上买到纯种鹿苑鸡也不是件容易事。 |